拒貼標籤,讓教育歸教育

拒貼標籤,讓教育歸教育

文/林慧仙 美術老師

我是一位美術老師,在職十五年,我指導超過兩千五百位以上的學生。美術的學習是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增加與延伸,在教學的這些年裡,我感受教育生態的變化,孩童的學習問題,更察覺到莫名其妙被貼上過動,注意力缺乏標籤的小孩人數暴增。

我一直很喜歡幫助學生處理生活上的問題,我會用方法引導他們的觀察力與專注力,而且不希望他們去吃任何對身體有害的藥物。說實在,我所碰到的兩千五百個孩子,沒有一個需要動用「藥物」來處理學習及同儕相處問題。

小孩總是有用不盡的能量,當他想動的時候,卻要他坐著,那是很不舒服的感覺啊!我常會在課堂中和學生跳熱舞,作一些體操或是帶他們去公園玩遊樂設施,之後再走回畫室。有時候我們會玩演短劇,玩競賽遊戲。當他們的身體得到壓力釋放後,在他們的畫作表現裡,線條是奔放的,自由的,輕鬆的。孩子的心情越愉快,學習也更順利。創造力學習可以啟發更多的天馬行空的想像,也因為這樣,從中得到的樂趣會讓他專注於真正在學的事物。

我堅決不允許因為孩子控制不好自己的行為,就認為他們有病,就得吃什麼鬼藥的,這類精神科的藥會傷害大腦和神經系統,就像機械裡面的結構被鹽酸侵蝕一樣,很難操作。試想一個持續浸泡在化學物質裡,正在成長的大腦和身體,會怎麼樣呢!

曾經,有一位小學三年級的男學生,他來我這報名。我一眼就看出他吃了藥,臉很瘦,眼窩已凹了, 四肢也很瘦弱,我問他的媽媽,得知是藥物的作用才食慾不佳,行為能力也不理想。他當時已經吃兩年了,是學校老師建議他去看醫生的。一些服藥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和手好像就是不聽使喚,畫作的表現充滿了顫抖的線條與不成形狀的構圖。

如果安非他命是非法的毒品,那麼過動之類的藥就是合法的毒品。孩子是可以用方法來養育的,教養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營養均衡的食物,但絕不是粗魯的用藥物來處理。原本活力旺盛的小孩,吃了藥後,卻失去了精力與創造力,這等於在扼殺未來的藝術家,科學家!教育的精髓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看看目前這種對孩子貼標籤的行為,不是和教育應該做的事,完全背道而馳嗎?

我在這裡呼籲,讓教育歸教育,老師們不要把生命成長的正常過程,視為醫療問題,而是要提升自己的面對力和軟實力。教育是百年大計,它不是一顆白色小藥丸的責任。

(註)我知道台灣有一個維護心理健康權益的國際性公益團體―公民人權協會(CCHR),該協會推動停止藥害兒童不遺餘力,並提醒民眾,正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千萬不要貿然停藥,因為極可能發生嚴重的戒斷反彈症狀。看完本文而有意幫孩子戒斷精神科藥物的家長,建議洽詢協助戒斷有成的醫師,獲得逐步斷藥的建議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