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寶貝回歸教育,遠離藥物

撰文/公民人權協會(CCHR)調查研究小組

近日,衛福部健保署公布的2022年度藥品使用量資料(註1),公民人權協會整理出過動藥物的統計,結果令人震撼。過動藥物的使用(濫用?)數量達到歷史新高,一年用量超過2848萬顆!

這數字讓我們深思:我們的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大量的過動藥物?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所有家長和老師深刻審視,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個趨勢,讓教育重新回歸教育。

過去的五年中,過動症藥物的成長率每年都超過兩位數。2018年成長率達到10%,2019年為19%,2020年20%,2021年再度成長10%,而2022年更是驚人地增長了19%。這是一個極大的警訊,尤其當我們考慮到台灣面臨少子化的趨勢。根據統計,2022年學齡兒童人口只有242萬(註2),相當於去年所有的學子都可以分配到12顆過動症的藥。這些孩子發生行為問題時,卻被送去精神科診斷,並且開立中樞神經興奮劑。這是否真的是我們應該走的路?

在2023年五月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終於發佈了「所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藥物導致成癮」的黑框警告。更令人震驚的是,即使按醫生的處方服用,仍然可能導致成癮。(註3)這是對過動藥物風險的一個重要認知,但它完全不足以解決問題。

事實上,過動症藥物中的一些成分,如利他能和專思達,也被點名必須放上黑框警告,指出這些藥物有「濫用、誤用和成癮的可能性」。

利他能中樞神經興奮劑做為三級管制藥品,並不適合長期服用。因為興奮劑容易上癮,是眾所周知的事。如今,利他能的藥物說明單,仍然印著「Ritalin為一弱中樞神經興奮劑……對兒童心智上及行為上的作用機轉尚未清楚確立,亦無結論性的證據顯示這些作用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狀況有關。」作用機轉不明確的藥物,為什麼要給成長中的孩子吃呢?

下圖取材自利他能仿單(註4):

在台灣,我們應該讓教育回歸教育。過動症藥物不應該成為解決孩子行為問題的主要選擇。我們應該鼓勵家長、醫界、學界和教育界重新思考,如何避免精神科診斷及用藥,凌駕在兒童及少年的適性發展之上。

面對節節上升的過動症藥物用量,台灣應該調整方向,開始關注如何讓「學生及教育問題」和容易上癮的「中樞神經興奮劑」脫鉤。公民人權協會倡導孩子的未來應當充滿多元創意,不僅僅是智育。在教育層面,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在醫療層面,我們應該善加使用固本的營養和運動治療方法,讓兒童及少年身體心靈自主,保有其人性的尊嚴,並享有適性發展的權益。

公民人權協會倡導,讓教育重新回歸教育,為孩子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有希望的未來。遠離過動藥物的陷阱,讓每個孩子都能發光發熱,實現他們的夢想。

(註1)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5AA7CAFFF61CB16D&topn=5FE8C9FEAE863B46

(註2)https://crc.sfaa.gov.tw/Statistics/Detail/5?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註3)https://www.fda.gov/media/168066/download

(註4)利他能仿單

https://www.ktgh.com.tw/Public/tbDrug/202210271420297055.pdf

【警語】請勿自行突然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這樣可能造成危險,民眾應該尋求有成功協助戒斷經驗的醫師及藥師,協助減藥停藥。

★願意減藥戒藥的醫師&診所(CCHR替代醫療資源):http://www.cchr.org.tw/?page_id=445

★CCHR公民人權協會最新活動

https://www.cchr.org.tw/%e6%9c%80%e6%96%b0%e6%b4%bb%e5%8b%95/

★CCHR網站資訊: www.cchr.org.tw

★FB: www.facebook.com/cchrtaiwan

★YouTube:  goo.gl/CX9FzB

★關懷過動寶貝─父母自助檢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