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任理事長葉詩郁的話

什麼是CCHR?| ●來自總裁的訊息●成就 | ●顧問團 | ●心理健康宣言 | ●精神科榮譽教授薩茲博士

我是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第三屆理事長葉詩郁。我是個有小孩的家長,因此我對於孩童用藥這主題相當在意。我原先倡導反毒,後來我發現有些街頭毒品原本是精神科用藥。正當用途與不當濫用,往往一線之隔,也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我有幾位老同事假日去台中科博館當志工,他們在收票的入口處發現,近年來持兒童特教證明資格進科博館參觀的孩子愈來愈多,10個孩子裡竟然高達4到5位,這是過去沒有的現象。和家長聊天時,也發現有幾個正逢幼稚園大班要銜接小一入學登記的孩子,他們的大班老師,竟然告訴父母說孩子有過動,建議他們帶孩子去看身心科,最好跟醫生申請特教證明,這樣進小學之後可以進特教資源班。

去年7月衛福部委託台大醫學院精神科進行調查,公布「臺灣1/3兒童有精神疾患」等數據結果。看到這個訊息真的很容易讓家長感到恐慌,以為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和吃藥。然而這份調查只是讓孩子、父母、與老師接受研究人員的訪談與填寫問卷,有些答案可能符合某些精神疾病的行為症狀而已,並非醫師的正式診斷。諸如此類的「疫情」報導,經常造成民眾對於精神疾病的混淆和誤解!

》》下載完整利他能仿單

這些社會現象,正可以和我們協會的調查做對照。我們曾於2014年對全台灣五百五十二家國小做抽樣調查發現由學校轉診去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的學童裡,有八成以上會被開藥,即五個孩子去見醫生,四個孩子會拿到藥包。在吃了藥的孩童裡,六成以上的孩子有副作用的反應。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的資料:民國87年全國五歲到九歲的孩子,被診斷為過動的人數只有3274人;到了民國101年,全國五歲到九歲被診斷為過動人數已達三萬七千人已上,15年間有11倍的成長,比美國還多。然而,診斷的方式是依據大人填量表,和觀察小孩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沒有任何生理檢測。這樣真的不會有濫診情況嗎?

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孩子多,吃「治療」過動症藥的小孩也相對更多。2018年四月,食藥署在闢謠專區還大聲疾呼,提醒民眾,這些過動症的藥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和管制藥品,常見的副作用為頭痛、失眠、焦慮、噁心暈眩、體重減輕等,也具有依賴性和濫用性的問題。

小孩像張白紙,他的身體、心智都還在成長和改變的階段,當整個社會沒有耐心等待他的成長,也不給他選擇的機會,就餵他吃管制藥品,要他安靜,卻不探討是什麼造成了他的不專心和過動,對孩子非常不公平。

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關心孩子就是在關心我們自己的未來。我在此要鄭重的呼籲,吃藥絶對是給孩子的最後一個選擇。在那之前,問問孩子睡飽了嗎?吃的蛋白質和蔬菜夠嗎?甜食和色素是否吃太多?有喝足白開水嗎?有沒有戶外運動和親近自然呢?還有老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家長處理親子關係的能力,這些全都是應該正視的問題。

我們大人不應過度高估及強調兒童過動和精神問題的普遍性及其嚴重性。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生活習慣才是最根本、也最少負擔的解決方法。了解這個「所謂過動」和「臺灣1/3兒童有精神疾患」的警訊,推動真正的解決之道,而非便宜行事的用藥掩蓋問題,是所有大人的責任。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

葉詩郁

敬上

什麼是CCHR?| ●來自總裁的訊息●成就 | ●顧問團 | ●心理健康宣言 | ●精神科榮譽教授薩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