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全民大餵藥

(文/陳宜姍藥師)

健保之下的全民大餵藥

我是藥師,在藥學教育的養成下,我知道藥就是毒。我不隨便給自己及家人吃藥,即使只是顆人們習以常的止痛藥。

藥,應該只在確實的診斷及檢驗後,針對適應症給予短期治療,之後,就該停藥。發現根本原因,給予適當的衛教與飲食建議,才是健康之道。然而,許多精神科藥物的問市,卻反其道而行。服藥者未經過確實的病理檢驗數據,不用測腦中的血清素,你只要告訴醫生,睡不著、覺得煩、懶得動、生活沒目標,就有機會吃到藥。

我母親曾因感冒看診時說「這幾天睡不好,覺得很煩。」就被開了安眠藥跟抗憂鬱劑。幸好她吃藥前詢問了我,才發現醫生竟為小感冒開出精神科藥。後來我請母親使用鈣鎂來取代安眠藥的功效。我想,其他母親沒有藥師女兒做後盾,這些藥物不早已下肚?

現在,甚至連機轉不明的過動症藥物,都被拿來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仿單註明著不可任意停藥,原因就是它具有成癮依賴性。長期服藥的歪風,和最原始的用藥準則早已背道而馳。

你知道長期吃這些藥有多容易嗎?我有一位顧客,更年期睡不好,看完醫生,領到了安眠藥。成癮性令她愈吃愈重。從半顆變一顆,變兩顆,變成再加抗焦慮藥。她於是停不了藥。

另一位,先生外遇要離婚,生活遭遇嚴重挫敗,導致暫時情緒不穩。被家人送去身心科,開了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再加安眠藥,吃藥吃到神情恍惚。還有更多,一位上課不專心,成績退步的孩子,被心急的父母老師要求看醫生。吃了過動症的藥後天天頭痛睡不著,醫生又加開止痛跟安眠藥。

有些醫生會老實說,這些藥治不好病症。那為什麼要開?既然吃藥的獲益者不是病人,那是誰?

想一下,一顆安眠藥下肚,從此好睡嗎?還是永遠被它控制?吞一顆抗憂鬱劑就幸福快樂?或是從一個深淵跌到另一深淵?如果細察正在服用此類藥物的人,你會看到線索!

有些醫生無法耐心聽完患者問題,為了求快,就是「開一顆藥給你」,還說吃藥是好選擇,它們便宜有效。但是所謂的便宜,只是把成本轉嫁給健保。身為藥師,我必須再三強調,在你決定服藥前,一定要獲得藥物有害副作的完整資訊!不然人在開始服藥後,會更難覺察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

曾經,我在國外看到花俏的抗焦慮藥物廣告大看板,心想:好險台灣的處方藥不能廣告。否則這種行銷會引誘多少愛嚐鮮的人?曾幾何時,台灣的精神科篩檢表卻開始大行其道,從老到小,五花八門。這些量表,經過一貫化的「醫療流程」,終極結果就是更多人長期服藥。而可悲的是,政府和健保因無知而被誤導,把篩檢當「義舉」。在此種義舉的推波助瀾下,我們所愛的孩子和家人們,正被推向「全民大餵藥」而健保買單的畸形情境。

但願身在其中的你我,不是選擇被藥的毒害吞沒,而是善用知的權利,開闢出一條真正的生存之道。